我国65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高达51.6%,医学
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,骨质疏松症(简称骨松)发病率攀升,由此导致的骨折甚至死亡带给社会很大的医疗负担,今天(6月22日),中国初保基金会发起的“欢欣骨舞,爱她50+——关爱骨质疏松”项目正式启动,计划在全国12个城市、150家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开展筛查、义诊、疾病教育、医生培训等一系列活动,提高社区医生对骨松高危人群的识别、诊断、治疗能力。
最新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: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.2%,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问题尤为严重,65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高达51.6%,与过去相比日益严重。
此外,由于低骨量状态和骨松前期通常没有明显临床表现,公众对骨松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,加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骨松防治能力不足,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接受过骨密度检测的比例仅为4.3%。在50岁以上骨松患者的低患病知晓率也是急需引起关注的,与之相对应的是约50%的女性与20%的男性在50岁之后会遭遇初次骨松性骨折,骨松性骨折可造成疼痛和重度伤残,髋部和椎体发生骨松性骨折可降低患者预期寿命,长期卧床者的致死率可达20%、永久性致残率可达50%。
针对目前骨松筛查遇到的检出率瓶颈,“欢欣骨舞,爱她50+”项目探索城市医疗集团医院及基层医院创新合作模式,推进分级诊疗落地,致力于提高基层骨松早筛早诊率。该项目以改善患者就诊观念、提高基层医疗能力为目标,由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发展研究中心”作为项目课题指导单位,“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”作为学术指导单位,“欧加隆(上海)医药科技有限公司”等多家企业公益支持。
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卫生健康管理政策学院执行院长、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会长刘远立表示,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.6亿,老龄人群是慢病防控的重点人群,这其中,骨松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,患病人群庞大,以中老年女性患者为主,却并未受到足够重视。
刘远立认为,骨松管理亟待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,借力分级诊疗制度在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实现有效防控,并着力建设健康骨骼支持性环境,引导群众养成维护骨骼健康的生活方式,助力中国实现健康老龄化。
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卫生服务体系研究部副主任、医院管理与改革研究室主任黄二丹表示:“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,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将面临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的巨大挑战。其中,骨质疏松症是一个重要但又往往被社会忽视的健康影响因素。本项目致力于推动城市医疗集团医院和基层医院合作创新模式,在社区层面突破我国骨质疏松症防治的瓶颈,促进全国有序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在社区层面的落地。”
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章振林教授表示,“防控骨松的关键点在于提高检出率,大部分居民在骨量下降初期没有采取及时的防控措施,而在出现疼痛、脊柱变形和骨折等情况后才发现自己患病,延误了骨质疏松症防治的有利时机。因此,提升大众对骨松的认识,提升基层医院骨松诊疗水平,加强高危人群的筛查与识别,帮助众多潜在的患者完善诊疗路径,及早、便捷地获得治疗迫在眉睫。”
上海市普陀区长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刘仲华坦言,社区因老年人相对集聚和防治力量薄弱而成为骨松的“重灾区”,因此在基层医院开展有效的骨松防治工作非常重要。除了推进骨松社区骨质疏松防治科普、早期筛查和诊断,基层医院还应与三二级医院合作,密切关注社区骨松患者的随访和疾病进展的监控,让社区百姓骨松防治实现常态化管理。
附:上海骨质疏松筛查点名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