协和医院一群年轻人与时间赛跑,为医学泰斗们
中国工程院院士、病理学家刘彤华,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分子遗传病理实验室,最早开展了国内对乳腺癌、肺癌、胃癌等肿瘤的基因靶向检测;变态反应学教授叶世泰,参与建立中国第一个变态反应科,是中国变态反应学临床、科研及教学的探路人之一;呼吸病学家和临床医学家罗慰慈,中国呼吸医师终身成就奖获得者,至今依然活跃在临床一线……
今年是协和医院建院100周年,在其百年的历史长河中,闪烁着无数璀璨的明珠,他们为现代医学开疆拓土,留下宝贵财富。岁月无情,英雄迟暮,但记忆永存。2018年起,协和医院一群年轻人与时间赛跑,为老专家们留下“口述历史”,让尘封历史再现的同时,也让动人的情愫在世间继续传诵。
李纯(右一)和志愿军病房护士长李象棠(左一)与志愿军患者合影。 协和医院供图
护理部李纯老主任为“口述历史”做的“功课”
紧迫感
不抓紧就会有遗憾
“老专家口述历史文化传承教育项目”于2018年正式启动,初期确定了近100位受访专家,这些人或曾荣获“协和杰出贡献奖”,或参与见证协和重大历史事件,或为国家科技进步奖一、二等奖项目牵头人。
医院宣传处董琳是项目的参与者之一。他将这份工作形容为是在“跟时间赛跑”。的确,受访专家的平均年龄在90岁左右,有的已身陷病榻。在项目筹备期间,就有两位教授先后辞世,这成为项目组永久的遗憾。因此,在后续项目实施过程中,高龄、身体欠佳者成为口述历史优先采集的对象。
已患病多时的刘彤华是项目组采访的第二位专家。“我的座右铭是‘锲而不舍',我要做的事情一定要做,一定要做……做什么事坚决做到底,而且不能停留。”面对镜头,时年89岁的老人给世间留下了最后的影像记录。
董琳分享了一个小细节,前两次在病房采访时,经过快一个小时的交流,老人明显有些体力不支,手里不停揉着小纸团;但是,当团队成员提出“先休息一会儿”时,老人却执意坚持。后来,董琳才得知,老人是担心在医院采访给团队带来不便才坚持出了院。
前后五次的采访中,刘彤华坦率地回顾了自己的一生……让董琳没有想到的是,这近十万字的文字材料、6个小时的视频,竟成了老人跟世界最后的告别。最后一次采访离开时,董琳跟老人做了约定,等到秋天,漫山红叶,再同游香山。然而,一个月后,他却收到了老人去世的消息。香山之约再无赴约之日。项目成员心中的紧迫感更强了。
厚重感
尘封的历史扑面而来
项目组介绍,口述历史想要留存的是老专家的一生,既揭示他们求学从医的成长经历,为后人留下借鉴经验;也显露个人命运在时代巨浪中的沉浮,勾画历史瞬间。
在老专家的徐徐讲述中,项目组穿越时空隧道,在波澜壮阔的厚重感中重温一个个动人细节。
现年93岁的护理学专家李纯曾在志愿军病房工作,她当年护理的几个病人面部损毁严重。因此,每到查房的时候,尤其是有长得帅气的大夫查房时,总有病人要闹闹情绪。那时,志愿军枕头下都会放个小镜子,没人的时候悄悄拿出来照一照,照完之后情绪也会受到很大影响。因此,李纯忙完工作时会特意在病房里多转几圈,找病人聊聊天,多给他们做做心理疏导。“之前提到协和医院在抗美援朝中的贡献,往往都是说手术队去了前方,其实在李纯的讲述中,我们可以看到,在后方的病房里,我们也参与了很多的工作。”董琳说,在那个时候,协和医院的护理就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单纯的技术层面,而是把心理关怀也包含在内,已经是整体护理理念的雏形。
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,周恩来总理在北京饭店宴请“功臣”,李纯因为表现突出,拿到了协和医院唯一的一张邀请函。这一尘封的历史细节也在与李纯的交谈中重见天日。
获得感
这是一场洗礼和教育
在与医学大家的交流中,项目组年轻人的心中常常涌动着感动,为历经沧桑沉淀后的朴实真诚所深深触动。“对于我们来说,采访也是一场洗礼和教育,老专家的很多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态度。”董琳说,每次采访之前,他们会做足准备、备齐材料,“我们以为自己的工作已经做得够充分了,但是与老教授聊起来,发现他们为采访而做的准备远超乎我们的想象。”现年97岁的罗慰慈,在每一条采访提纲上都细心地做了标记,李纯则整整齐齐手写了23页的“答卷”,老院长苏萌则提前按照提纲仔细梳理了他人生的每个里程点,标注了每件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……
文章来源:《医学争鸣》 网址: http://www.yxzmzz.cn/zonghexinwen/2021/0319/585.html
上一篇:伦理审查护航医学研究
下一篇:为何杨贵妃没有孩子?用当今医学分析:全是因